养育是被社会化改造过程如何实现亲子顺利交流
时间:2025-07-04 来源: 网络 作者:网络阅读:次
前两天和朋友聊到育儿,她直叹管孩子太难。
总是事与愿违——你指东,孩子偏往西;你让这样做,他偏反着来。
其实我也深有同感,每天都在和孩子“斗智斗勇”,琢磨如何让他们配合。
随着孩子长大,自我意识愈发强烈。
用强硬手段是控制,容易激起逆反;一味妥协又怕没规矩,惯坏孩子。
究竟该怎么办?
直到我在《梁冬说庄子:人世间》中读到六字箴言:先迎合,后引导。
每个孩子都像小怪兽,既有天使般可爱的一面,也有令人头疼的“魔鬼”时刻。
对于他们的闪光点,可以鼓励发展;但面对小倔犟,强制只会引发对抗。
不如先接纳孩子,与他共情,建立信任,再慢慢引导改变。
01 、亲子关系是养育的核心基石
著名心理专家李中莹老师再《亲子关系,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码》中表示观点:在亲子关系上,我们投入再多的精力都不过分,投入得越早,和孩子的关系越融洽,越会在孩子后续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正面的回报。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,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孩子,和父母的关系都比较融洽。
养育的核心应该是以维护好‘与孩子的关系’为前提。事实是,生活中亲子关系常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受损。有一次陪孩子们上课,遇见一个女孩因为学习的问题,被一旁的妈妈训斥:让你好好听课,就是不听,这么不认真,以后考不上考大学,就去捡垃圾吧。这种带有羞辱性的语言,不仅让女孩低头沉默,更是日积月累中积攒很多的负面情绪。
当父母频繁采用指责、否定的教育方式,孩子不会对学习产生热爱,还会因长期压制产生对抗心理。
亲子关系疏离,父母便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。
02 、看见情绪:比教育更有效的沟通
昨天,老大放学回家后情绪低落。了解之下,原来是忘带作业纸,被老师批评了。要是以前,我肯定会说“提醒过你多次检查书包,老师批评得对,这下该长记性了”。
可每次这么说,孩子反而闹得更凶。后来我在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》中读到:「说出他们的感受」往往能给予孩子帮助。
这次,我尝试换种方式:“被老师批评肯定心里不好受吧。”话音刚落,孩子紧绷的情绪就像泄了气的气球瞬间放松下来。原来,比起急于教育,孩子更需要被理解。
当他们的感受被看见、情绪被接纳,心理防线才会卸下,这时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
03 、尊重个性:激活自驱力的关键
难道任由孩子自由发展,不管不问。这大可不必。多问孩子“为什么”、“你感觉怎么样”、“你想怎么办”。
比如拿父母最关心的学习为例。
强迫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思来,结果无非是孩子磨磨唧唧,在父母威逼利诱下完成,但永远养不出有内驱力的孩子。
如果给孩子一个自己思考做决定的机会,他会更容易配合。比如:快要期末考试了,准备怎么做复习计划,达到立下的目标呢?他可能给自己定的目标很低,做的计划量很少。
但心理学研究证明:自主决策能激活孩子前额叶的多巴胺系统,比强制服从有效6倍。
尊重个体独立的前提下,维护好和谐的亲子,孩子的自驱力会悄悄被激活。
写在最后
俗话说: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有自己的苦要吃。”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父母不应一味为孩子打造“安乐窝”,而应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“避风港”。
唯有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闯荡,他们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;只有经历磨练,孩子才能真正长出抵御风雨的翅膀。
养育的真谛,不在于让孩子实现光宗耀祖的期许,或是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。父母的职责,是给予爱与支持,一路陪伴孩子探索,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。
若你喜欢,点亮【赞和在看】,让我们一起点亮孩子的未来~
警告:本站信息禁止任何AI大模型采集使用,如把本站做信息源请联系管理员授权。 如复制,使用,转发本站信息,请注明:来自郑州上学网:www.zzshangxue.cn
- 上一篇:教育规划:把娃养的健康又优秀,关键就这2点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