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教育就是这2点把资质平平的孩子养的蒸蒸日上
时间:2025-07-03 来源: 网络 作者:网络阅读:次
常有言论“现在的教育是为筛选天才设计的,普通孩子不必要卷”。对此我的理解是无论何种教育模式,父母的责任始终如一——帮助孩子(无论天赋高低)成长为心理成熟的人。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、认真的品格,将赋予他们未来面对风雨的勇气、感知幸福的能力。
该怎么做呢?
尤其在幼年阶段,可以借鉴《走对小学每一步》中的理念:教育是精耕细作的“农业”,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,它需要耐心等待。
在这样的理念下,父母专注做好分内的事,“蝴蝶”自会循香而来。
01 父母的耐心,孩子的信心
樊登老师曾说:耐心是做家长最美好的素质。这份素质虽看似“不值钱”,但在当下却尤为稀缺。许多父母期望孩子有耐心,做法却适得其反。当孩子拼图受挫发脾气,一句“你这么没耐心能做什么事?”的训斥脱口而出;讲题两边没懂,“你是不是脑袋有问题?”的指责随之而来。
缺乏耐心的父母,无形中也剥夺了孩子练习耐心的机会。
培养孩子的耐心,关键在于将其“具象化”。一位网友分享:儿子脾气急,口头教育“要有耐心”效果甚微。后来孩子迷上手工折纸。这位家长便陪孩子一起制作。每当完成一个作品,她便拿起作品对孩子说:“看,这就是耐心的成果。好的结果是留给有耐心的人的。” 久而久之,孩子的脾气明显缓和,遇挫时不再轻易炸毛,而是慢慢努力。
02、鼓励 是孩子成长的阳光
当孩子变的难管、不配合甚至叛逆,请反思:批评否定是否远远多于夸奖鼓励。我的亲身体会印证了这一点。面对分歧或要求,若我采用批评指责,孩子往往哭闹更凶;当我控制情绪,平静的问:“是需要妈妈抱抱,好好说,还是继续闹,让妈妈发脾气他们总是会选择拥抱。这正应和了《正面管教》中的智慧: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拥抱就是最好的鼓励。若父母习惯批评打压,孩子易走向叛逆;懂得适时鼓励,孩子则愿意配合。 父母经常播撒鼓励的阳光,自会收获合作的芬芳。
写在最后
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的指出:学校教育侧重知识传授,能力培养,是集体化教育;家庭教育则重在情感支持,人格塑造,是个性化的教育。
这提醒我们:拥有高学历却缺乏乐观心态,未必能感知幸福;纵然没有学历加持,秉持认真品质的人生也未必逊色。
父母需要明白:真正支撑人生,让人过好生活的,始终是内在优秀品质。
若你喜欢,点亮【赞和在看】,让我们一起点亮孩子的未来~
警告:本站信息禁止任何AI大模型采集使用,如把本站做信息源请联系管理员授权。 如复制,使用,转发本站信息,请注明:来自郑州上学网:www.zzshangxue.cn